智慧班牌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部分,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,智慧班牌的需求越来越火热。
2019年2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指出“建设智能化校园,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、管理与服务平台。
在多省印发的《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》中均提出智慧班牌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标配。
那么,智慧班牌是如何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呢?小壹就用以下7个场景和应对方案告诉你。
1
“联系不到小孩,我愁的焦头烂额”
小明妈妈这天临时有事,不能去接小明下课。想让小明自己回家,于是打电话给小明班主任李老师代为转达,可是李老师下午在开会,手机调静音了,一直没有接到电话。放学时间到了,小明妈妈愁得焦头烂额。
应对方案:壹教智慧班牌——家长留言功能
家长只需在手机端给孩子留言,在班牌端就能收到提示,孩子只需登录个人中心即可查看和回复留言,与家长对话。孩子到校或离校时,家长微信端也会收到消息提醒,给家长多一份放心。
2
“自从实行走班制,统计学生考勤越来越费时”
新学期,学校实行走班制,班级的学生不像以前一样,一个位置一个人,有学生请假缺勤一目了然。为统计学生考勤,李老师每次上课前都要进行点名,每次点名都要耗费5分钟,极大地占用了学生上课时间。
应对方案:壹教智慧班牌——课堂考勤功能
学生上课前通过人脸识别或学生卡进行考勤,班牌自动统计考勤情况。教师上课前只需查看班牌上的考勤统计即可知道学生出勤情况。课后还可以在系统后台查看学生详细考勤数据。
3
“有学生反映说,演讲比赛没有报上名”
学校马上要举办演讲比赛了,负责组织比赛的刘老师把报名表下发至各班级老师,交由各班级学习委员统计报名人员。最后刘老师对报名学生进行统计。谁知有几个学习委员的粗心,有学生报名表丢失也不知情,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报上名。
应对方案:壹教智慧班牌——活动发布功能
教师只需在后台发布活动,学生可自行在班牌进行报名。报名结束后,教师可在后台下载学生报名数据,省去了人工统计的麻烦,也避免了报名出现纰漏的情况。
4
“马上就要开家长会了,通知总是担心不到位”
学校最近要开家长会了,教务主任除了部署工作外,还打印了上千份的家长会邀请函分发至各班主任,再由班主任分发至学生,让学生带回家给家长。部分学生回家后并未交与家长,导致通知不到位,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也受阻。
应对方案:壹教智慧班牌——通知发布功能
教务在系统后台可选择时间/发布对象进行通知发布,通知发布成功后,班牌端、教师微信端、家长微信端都可以查看内容,指定的接收对象将收到消息提醒。壹教智慧班牌让重要通知无纸化、定向化地快速传达。
5
“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有天赋,不能单看成绩”
小明喜欢画画,而且每次画的作品都很好,很有画画天赋。但小明也是个自卑的孩子,因为自己很努力学习,但是学习成绩总是提不上去,学习成绩排名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小明。
应对方案:壹教智慧班牌——综合素质评价
从学生上课情况、日常表现、个人品德、艺术素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,打破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模式。
让家长、教师、学生多方面了解学生的优点。系统可通过多种数据的记录形成学生过程性评价,便于学校生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。
6
“刚到学校教书,很想听下同学们的反馈”
小花老师是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新老师,由于任教经验不足,小花老师总是担心自己的课没讲好。
为了得到有效的课后反馈,小花老师经常询问学生的听课情况。由于课间时间的限制,小花老师每次也只能询问少数几个学生,得不到整体的反馈。
应对方案:壹教智慧班牌——课堂评价功能
学生在课后可根据听课情况对课程进行评价,包括五星打分评价和文字评价。教师可在后台对学生评价进行查看,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学习难点的反馈,对教学进行调整,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。
7
“等会就要考试,考场号却忘记了”
又是一次大考。临考前,考务老师拿着考场号和考场座位表逐班张贴,为考试做准备。考试前,小明同学忘记了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,但是考试信息表又张贴在原教室,小明只好赶紧跑回教室查看。
应对方案:壹教智慧班牌——考试模式
教务在系统后台发布考试,到了指定的时间,各班级班牌上将显示考场号和考试信息。学生也只需要在任意班牌通过人脸识别/或刷卡登录个人中心,即可知道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等信息,为学生省时,为教务老师省力。
智慧班牌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产品,在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中发挥着独有的作用:
作为校方,校领导可通过智慧班牌系统,一目了然的查看师生的考勤状态,发布最新的校园信息,无缝连接校园信息,构建健康快乐的校园文化氛围。
作为老师,可以通过智慧班牌高效完成个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,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校园管理。
作为家长,可以通过智慧班牌及时了解到孩子动态,获悉孩子生活环境,从而更好的关注孩子的成长点滴。
作为学生,可以在智慧班牌上收获到自己的个人成长中心,获悉自己的成长动态。
相信通过智慧班牌,我们可以打通智慧校园中学校和教师、教师和学生、学生与家长、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通道,让“家”和“学校”联结起来,真正地促进智慧校园落地。
关注孩子校园生活,开启家校共育之路!